周末還是應該居家好好防疫,如果怕時間太長不知如何消磨,推薦大家閱讀《索羅斯談索羅斯》,讀起來一本抵十本,絕對可以耗掉你幾天時間!
索羅斯的書之所以硬,是因為再讀的時候還是需要停下來去思考他的邏輯,理解他看待事物的方式,把他所抱持的理念投射到他的投資原則上。
前陣子看到報導寫說索羅斯已經不索羅斯了,或許是因為他現在對基金的干涉程度低,也或許是他看待市場的方式已經轉變,但是看完書之後就不那麼意外。
索羅斯不是一個會抱持傳統思維,那種一個信念走到底的人,隨著社會、經濟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來動態調整對每件事物的看法,才是他的風格。書中索羅斯提到「基金風格也是歷經多次改變。他並不依循一組既定規則做事,而是去尋找遊戲規則出現的變化。」
倚靠直覺是高等級投資人的成就,比起規定,他們更看重規定以外的信號,我認為這就像我在上一集Podcast中提到的,透過觀察,紀錄,使用科技來塑造模型,把固定的模式系統化,在隨機性中找到獲利的機會。
索羅斯在書中提到他靠假說做投資,針對預期事件發生的順序提出理論,在拿理論和實際發展狀況做比較,讓他具備可以用來衡量假說的標準。這不就是一個動態調整個過程嗎?你必須對每一個新進資訊做出評估。
認清自己可能犯錯,讓自己感到不安!索羅斯認為自己可以更快的比其他人認清錯誤,並且做出調整。不只是對投資,索羅斯在書中提到非常多的例子,包括他對於國際情勢、經濟、工作的想法,在當下是如何做出判斷與決策。
「反射性」指讓參與者與實際狀況之間的互相牽引,互相強化與偏離均衡,為市場創造出極端狀態,也是一種不穩定的狀態。當投資人理解到這樣的流程循環後,對於整體的掌握度變會更高。
「自身易謬性」指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自我懷疑,承認任何信念、想法、事物均存在缺陷。但抱持開放則可以讓我們對於不完美的事物提出改善,推動前進的動力。
這點套用在投資上我認為是最重要,也最應該時常思考的問題。書中提到「人類必須在學習思考的時候,不只考慮它們當前的樣態,也要思考過去的情況和未來的可能性。」
我們喜愛給事物套上標籤,或是遵循傳統思維認為永遠只有一種路徑和結果,但事實是同樣的原因與環境也可能導致全然不同的結果。「批判性思維模式」讓我們降低對單一信仰造成的盲點,尋求更多可能性。
「沒有人會說這就是事物的樣貌,沒有其他可能性」,社會科學(人的行為)在現實與思維中出現分歧,每一個選擇在當下來說只是「當下最好的那一個」,而不一定是所有可能的選擇中最好的,投資決策又何嘗不是?
最後書中提到一個觀點,我認為非常有趣,索羅斯表示「若反射性理論被大家普遍接受,那麼市場反射性會更強」,這樣市場反而會變得更極端與不穩定,該如何解?答案是當人們用絕對績效而非相對績效做為衡量指標,金融市場會更穩定,我同意,但是極度難!